close

《連線》雜誌資深主筆史蒂芬.李維史無前例同時取得LSE三巨頭──佩奇(Larry Page)、布林(Sergey Brin)與施密特(Eric Schmidt)──之首肯,長達兩年多次進出Google總部,引領讀者一窺Google全貌。

2007年本文作者第一批參觀Google台灣辦公室的媒體之一,依著部落客就是拍海量照片的精神,盡力把Google台灣辦公室每一個都拍遍了,寫成了一篇《你不可不知的台灣Google辦公室》文章,在臉書還未盛行的年代,這篇文章透過Email的方式被大量轉寄,連一堆和科技界無關的朋友都分享到Google台灣辦公室的繽紛喜悅。

Wired雜誌努力又幸運的編輯Steven Levvy,用長年的探索以及和Google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終於為我們揭開Google總部神祕的面紗。這次主要探討是兩位創辦人以及Google員工的真正打造這搜科技母體的神祕過程。縱使現在市場上的焦點是Facebook,但看完本書《Google總部大搜密》以後,我重新把網際網路霸主的地位還給了Google。

技術授權

Google一開始想要的獲利模式是「搜尋技術授權」,第一個得到的費用是來自Red Hat,第一次因為搜尋技術授權被灌爆伺服器的原因在於獲得網景Netscape的技術授權,甚至因此關閉自己的Google服務,對Google來說這是一種責任感,同時間,也體驗到取得瀏覽器市佔率是多麼有威力的作法,說不定這就是Google 打造 Chrome 最早的原因。

關鍵字廣告

關鍵字廣告的觀念來自於Overture這家公司,Overture亟欲想和Google成親,甚至還打了GOTOOGLE兩造合體的示範網站。但因為廣告和搜尋混在一起,而被布林和佩吉拒絕,更重要的是,Google想要擊點式CPC廣告,而不是曝光式CPM廣告。最後壓垮兩邊合作的最後一跟稻草,則是Google關鍵字廣告發明人維奇,自己創造出來競標第二高價的關鍵字得標方式,而Overture想要的卻是最高價得標。有趣的是,後來相互印證,才知道這是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維克里提出的次高價拍賣(Vickery second-bid auction)機制,多麼有趣的巧合。

Google Adsense的分紅比例過去一直是不公開為主,原因原來是如果公開了,就會促使對手有機可趁,拿出更高的分紅比例。不過直到2010年五月,Google終於公開分紅比例為32:68,其實是相當公道的比例阿!我想Google真正不想公開的原因只有一個吧:愛耍神祕。

GMail

原來比爾蓋茲是如此輕視Gmail導致Hotmail的失利,在Gmail上線後的半年左右,蓋茲在《新聞週刊》和作者討論垃圾郵件的問題,當時作者問他「你玩Gmail嗎?」蓋茲回答:「喔,那當然,我什麼都玩,我玩A-Mail、B-Mail、C-Mail,我什麼Mail都玩。」

Gmail為什麼一上線就能拿給予使用者2GB的大容量空間(當然現在來看又太小了),因為Gogole本來就有超大量的伺服器,推出這樣的產品其實最具有核心競爭力。而且Google認為未來「所有的訊息都會在網路上」。確實,我們得承認,GMail的誕生正是「雲端運算」的濫觴,或者說是革命性的里程碑。有趣的是,Google員工並不喜歡雲端運算這個詞彙,只認為這是個流行的行銷用語而已,他們更喜歡「群集運算(cluster computnig)」這個說法。

瀏覽器

早在2001年的時候,佩吉和布林就亟欲想要擁有 Google 專屬的瀏覽器,而且是馬上就要。不過當時的執行長卻因為預算的原因,一直阻擋該計畫。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Google打造了自己的瀏覽器,等於直接和微軟挑釁。當時的Google還沒強大到足以承受瀏覽器的戰火。

後來Google Mozilla基金會合作,Firefox右上角搜尋框預設為Google,而透過搜尋所擊點的關鍵字廣告則和Mozilla拆分,結果每年為Mozilla帶來超過七千萬美金的收入。但這個合作對FF來說有些引狼入室,後來Google將Mozilla幾位優秀的工程師聘入,但還是繼續弄FF。而讓Chrome出世的關鍵,則是Google召到Linus Upson這位高手,曾在賈柏斯NeXT和Palm任職,並設計過PalmPilot的瀏覽器。

在Chrome推出的時候,Google非常擔心Mozilla會認為這是同事操戈,事實上當然如此,Google解決的方法就是將瀏覽器公開開源(OpenSource)。不過Google在正式推出瀏覽器的時候,在用關鍵字廣告推廣的時候,選擇的關鍵字竟然是「Firefox」,然怪Mozilla會這麼無奈了。

Android

andorid會入主google,一切的起源是2002年的時候Andy在史丹佛的課堂上展示sidekick這個掌上型迷你電腦,而當時班上覺得這玩意很酷的人就是佩奇。後來Andy自己開發手機作業系統的時候,就找到了佩奇,希望得到的投資,當然結果就如同我們看到的,android入主Google。

android後來的故事hTC的執行長周永明先生有告訴我,他和Andy本來就是朋友,所以當要為原生android軟體打造硬體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hTC。而原本難以打進美國手機電信商市場的hTC,也因為打造了第一台Google手機G1,完全吸引了各大電信商的目光,才能在美國地土上有驚人的成就。

      歷史上像Google如此成功,且廣受推崇的企業可沒幾家。它改變了網路的使用方式,也成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Google創辦人佩奇和布林,早在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便掀起網路搜尋引擎革命。在改造搜尋引擎後,他們又推出另一傑出創新──徹底推翻傳統模式的網路廣告。這讓Google賺進數十億美元。有了這個源源不絕的資金供應,Google才能大展身手,推動更多計畫,例如不斷精進的搜尋引擎、大容量電郵信箱Gmail、開放原始碼的Android系統、YouTube,以及Google Maps、Google Docs等雲端運算服務。

  本書深入理解Google不同於多數大型企業的內在文化,發現Google之所以成功,主要來自該公司以工程師至上的「唯宅獨尊」思想。他們毫無歉意的菁英主義聘用策略,且不吝付出涵蓋食衣住行的優渥報酬,讓Google成為全世界最優秀電腦技客的群聚之地。同時Google亦嚴謹遵循某些網路價值,立志「不做邪惡的事」:講求速度、保持公開、熱衷實驗、不怕冒險。

  然而,Google這種「唯宅獨尊」、自由奔放的價值觀,反而讓他們在中國栽了個大筋斗。本書翔實記述Google進軍中國始末,揭示布林及同儕在中國策略上的不同主張。而在社交網站的進程上,目前也正以Google+ 奮力追趕Facebook──這在Google企業史上可是絕無僅有的頭一遭。如今有不少員工已經決定離開Google,轉向一些規模較小、但身段更靈巧的新興企業……

  過去發誓絕對不做邪惡大企業而名揚四海的Google,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 它現在是否正逐漸喪失創新優勢?

  從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Google總部大揭密》,能如此徹底揭露Google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Google公司分析

 

Remark :

Google 相信的十件事(10 things Google has found to be true

一、關注使用者,其他一切自然隨之而來。

Google從創立之初,就一心一意盡其所能提供最好的使用者體驗。它的介面清爽簡單;網頁下載快速;搜尋結果位置絕不出售;網站上的廣告必須提供相關的內容,不能讓人分心。由於永遠把使用者的利益擺在第一,Google營造出網路上最忠誠的一群閱聽人。它的成長不是得助於電視廣告宣傳,而是來自使用者感到滿意之後一而十,十而百口耳相傳。


二、最好把一件事做得非常之好。

Google做的事是搜尋,不做星座命理、理財建議或聊天。公司有五十位博士和世界最大的研究單位,他們只專心解決搜尋上的問題。Google知道什麼事情是自己最拿手的,以及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全體員工全力投入創造完美的搜尋引擎,不眠不休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鬥。


三、寧快不慢。

Google相信立即滿足的重要。使用者要答案,而且馬上就要。世界上可能只有Google,明述它的目標是要使用者儘快離開它的網站。由於沉迷於消除網頁上每一個多餘的位元組,而且努力提高服務環境的效率,Google一再打破本身的速度紀錄。其他公司認為,大型伺服器是處理龐大資料量的最快方式,Google卻發現數千台連成網路的個人電腦,速度更快。其他公司認命地接受搜尋演算式明顯的速度限制,Google所寫的新演算式,卻證明沒有所謂的限
制存在。


四、網路民主萬歲。

Google能夠運作,是靠張貼網站的千百萬人之力,藉以決定其他哪些網站提供的內容具有價值。Google利用稱做「裴吉位階」 (PageRank™)的突破性技術,為每一頁網頁排序,而不是依賴一群編輯,或者單靠某些辭彙出現的頻率做這件事。


五、找答案不必回到桌前。

這個世界日益行動化,不願被綁死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管在哪裡,人們想要資訊的時候,都希望資訊立即來到眼前。這方面的創新,包括行動電話的「Google數字搜尋」(Google Number Search),以及將網頁轉換成電話瀏覽器可以閱讀的格式。Google也把搜尋引擎納入寶馬(BMW)新系列的可上網轎車中,向行動運算跨出一步。不管使用者身在何處,只要搜尋能夠幫助他們取得所要的資訊,Google便致力於開創新的技術,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六、不使壞也能賺錢。

Google是一家企業,也是賺錢的企業。但是你可能不曾在Google看過一幅廣告。這是因為Google不允許廣告不分青紅皁白,出現在每一頁的搜尋結果上。搜尋結果網頁出現的每一幅廣告,都必須和那一頁有關。因此,只有某些搜尋結果,才會在上方或右方跳出友站連結廣告。Google堅信,只有和你想找的資訊有關,廣告才能提供實用的資訊。Google上面的廣告,一定清楚地標示「友站連結」。它的核心價值觀是,搜尋結果的公正性絕不妥協。Google絕不操縱排序,將合作夥伴放在搜尋結果比較高的位置。沒人能夠買比較好的「裴吉位階」。使用者信任Google的客觀性。絕不容許為了短期的利益,背信棄義。


七、搜尋更多的資訊。

Google編成索引的超文字標示語言(HTML)網頁已經多於其他任何搜尋引擎,工程師接著把注意力轉向那些不易取用的資訊,例如把新的資料庫整合進來,以及搜尋四億二千五百萬幅圖片、瀏覽PDF、微軟Word、Excel、PowerPoint等各種文件檔案格式。Google的目標,是把世界上所有的資訊,呈現在尋找答案的使用者面前。


八、資訊無國界。

Google的搜尋結果,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偏好,限定在以三十六種語言編寫的網頁。它也有翻譯的功能,不管使用者的母語為何,都能提供內容給他們使用。至於不用英文搜尋的人,Google的介面可以依八十六種以上的語言自行設定。為了加快加進新語言的步調,自願者可以透過Google網站提供的自動化工具,協助翻譯。


九、不穿西裝也能正經八百。

Google的創辦人常說,這家公司除了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搜尋,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必那麼死板。他們創立的公司,認為工作應該具有挑戰性,挑戰則必須有趣好玩。為了達成這個目標,Google的文化不同於其他美國企業。提供線上服務時,Google把使用者擺在第一位。同樣的,談到Google園區總部的日常生活時,Google將員工擺在第一位。公司強調團隊的成就,個人的成就對公司的整體成功有貢獻時,它也引以為豪。

各種構想相互交流、加以測試、付諸應用,速度之快,令人目眩神迷。其他公司要開幾個小時的會議,在這裡,往往只是排隊吃午餐時簡短地聊上幾句。編寫程式碼的人,和開立支票的人之間,沒有牆壁隔開他們。這種容易溝通的環境,提升了生產力;千百萬人依賴Google的搜尋結果,更激起他們同舟共濟的同事情誼。把適當的工具交到想要有所成就的一群人手中,他們一定不負所望。


十、出色的表現還不夠好。

交付的成果永遠多於別人的期望。Google不接受以最好為終點的看法,認為那不過是起點。Google日新月異的創新,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良已經運作得很好的東西。舉例來說,拼字正確,當然很快就能找到所要的資料,但如果拼錯呢?Google的一位工程師覺得有這方面的需要,於是編寫一套拼字檢查程式。它有如使用者肚裡的迴蟲,曉得他們真正要拼的是什麼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易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