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是一個新科技玩家,甚至比較像是「盧德份子(Luddite,編按:19世紀英國反對工業革命的一群人)」,我通常會用質疑的眼光看待某種新科技,等到它因為工作需求或社會壓力(例如社交網路、智慧型手機)而無可避免地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通常一種新科技最讓我(做為一個消費者以及一個科技記者)著迷的,是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帶來令人興奮的人際互動或生產力新元素;因此當我參加一些研討會看到那些「搖頭」愛好者戴著某種虛擬實境(VR)護目鏡,坐在椅子上旋轉或是吊著脖子試圖「看清」虛擬世界中某個遙遠的角落,我雖然不太感興趣又覺得很好奇。 

我試戴過Sony的智慧眼鏡原型、Samsung與 Oculus 的VR裝置,也玩過Microsoft的HoloLens,這種科技最讓人驚豔的肯定是360度視角、豐富的色彩、自然的移動以及非常不錯的畫質; Sony與Google的智慧眼鏡所提供的功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但Oculus那樣的VR護目鏡裝置不但笨重、外觀也不美;我曾體驗過用Samsung的Gear VR護目鏡遊歷虛擬的Facebook園區,很快就「暈車」了…我到現在仍很好奇,誰會需要這樣的裝置? 

Samsung的Gear VR護目鏡
Samsung的Gear VR護目鏡 

我知道我不是這種裝置的目標使用者──在我仍冷眼旁觀這種新科技逐漸被市場接受,像我弟那樣的科技宅男可能已經很興奮。不過最近我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Facebook主辦的F8開發者大會,Facebook與Oculus的工程師都設法試圖說服我。

在短期內,每個人都會關心虛擬實境是因為我們缺少視覺系統;在一場專題演說中,Oculus VR首席科學家Mike Abrash指出許多人眼與大腦功能在個別與交流上的缺陷,我們只能看到環繞我們360度場景的某個片段,有很大的盲點,而且我們的眼睛裡是沒有藍色的感受體(receptor)。 

「我們的視覺資料好像很豐富,其實是很驚人的稀少;我們的感知系統必須要做出假設;」Abrash表示:「我們所體驗到的,無非是我們的頭腦根據所看到的東西而推斷的,而虛擬實境如果做得正確,確實是取決於觀察者所看到的現實。」 

這是某種《駭客任務(The Matrix)》等級的東西,但我從來沒有關心過這部電影;不過我仍對於Abrash所展示的一系列讓人產生錯覺的視覺騙術著迷──那些錯視案例大多數需要我們對色彩、尺寸、形狀與方向的感知,我們的大腦與眼睛會不斷校正並調整以建立這個世界──但實際上那些調整往往是不正確的。如果這種科學沒有錯,而且通常是這樣,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無法透過戴眼鏡來矯正的視覺缺陷。 

利用虛擬實境技術來修正一些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視力下降,在實用性方面就很吸引我;但我會投資數百美元去買一套VR設備,好用以神遊Facebook的園區或是玩很酷炫的電腦遊戲嗎?應該不會。我可能會更傾向於投資某種能增強現實,能補充我的視覺、矯正視覺缺陷的東西。 

就算有像我這樣抱著懷疑態度的人,Abrash仍認為市場對於虛擬實境的接受是不可避免的;與過去幾十年業界對虛擬實境的嘗試相較,今日的技術水準在吸引消費者注意方面已經十分足夠,而產業界的廣泛接受也將進一步推動發明。雖然能讓你在虛擬世界中看到自己(現在你只能看到你週遭場景)的更好的音訊、視覺、觸覺與追蹤技術還在開發中,已經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虛擬實境展示。 

如新一代的Crescent Bay版本Oculus展示,讓我看到七個讓我又驚喜又嚇得尖叫的場景;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是俯瞰電影《蝙蝠俠》裡高譚市街景的高空平台,有飛機在我頭上嗡嗡叫,當我往下看,距離地面幾乎有30公尺。
還有一個場景是把我帶回侏儸紀時代,有隻恐龍在我面前吼叫;
另一個場景則是遊戲軟體業者Epic開發的戰爭場面,讓我忍不住想東竄西跳躲開到處亂飛的子彈、爆炸,
還有逼真的、被外星人肆虐過的城市。

新一代的Oculus虛擬實境裝置Crescent Bay重量更輕,並整合了音訊與360度頭部追蹤;Oculus還沒有公佈該款裝置的顯示器規格,不過Abrash表示畫素掃描頻率在90Hz,無論是影像品質、視覺效果都是栩栩如生。 

而這一切讓我想,也許…只是也許,透過Facebook、Microsoft與Samsung等公司讓虛擬實境相關技術更發展成熟,然後我弟在一兩年內也去買了一副VR眼鏡,那我可能真的會被慫恿去試著戴上它!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Convince Me Why I Should Care About VR,by Jessica Lipsk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創易分享 的頭像
    創易分享

    創易分享

    創易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