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是技術或者是化學材料,電池的生產是非常資本密集、材料密集且製造密集的過程。

1.電晶體(1947年)被證實能做為類比放大器,它能扮演數位開關功能區塊的角色當時並未被預見;

2.積體電路(1958年)一開始被當成類比音訊振盪器,而其整合了大規模數位功能所帶來的影響當時並不明顯;

3.雷射(1960年)被觀察家稱為「正在尋找可解決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我們都知道後來情況演變成怎樣! 

也許在某個時間點會出現真正的數量級電池技術突破,那可能需要一個基本上與目前我們所知的電化學電池技術完全不同的基礎原則,也許那會是一種迷你型融合裝置(當然不是不可信的冷融合),或是採用一種與我們目前所知完全不同之電化學技術,甚至是非化學型、一種全新型態的電池。 

總而言之,認為我們已經知道會發生在分子等級的一切基本過程、只要更努力更聰明地應用它們就好,是很天真的想法;歷史上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演進,有很多案例是一切被假設為已知的,但其實並不是。有很多情況是,不同的進展以沒有人預期的方式一起發生。你對於電池技術的實際狀況評價如何?對那些炒作與期望相抗衡的現實又有何看法?

我覺得 MOSFET 可幫助跳階, 預留電池去跳階是沒意義電化學電池技術應該像邊充電可邊打電話一樣,但那種充電效果該被改善才實際,無線充電說實在只是噱頭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易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