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總體而言就是講:做人要將聰明藏在愚笨之中,不要顯出"聰明絕頂,鋒芒畢露",這才是最明智的舉動。大智若愚即是如此。( 藏巧於拙)
除此之外,做人不能太清高自傲,要學會如何在污濁的社會中生存;( 用晦而明,寓清於濁 )
另外要學會以退為進。這樣才是立身處世最有用的法寶,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以屈為伸)
“寓清於濁”一詞起於屈原? 屈子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易經》裡面「剝極必復」和「否極泰來」的道理,就是講發生的機運,常是潛存在零落衰微之極裡面。花草為霜雪的蹂躪而葉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開始發芽生葉欣欣向榮了。人當貧困潦倒不堪,內中就要有時來運轉的氣象孕育發展,《易經》說「貞下起元,時窮則變」,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君子應居安思危,在安樂的時候絕不可放逸怠惰。應當時時存心戒惕,以防災禍的發生。更要有處變不驚的勇氣與臨大節遇大難而不屈的精神,堅苦忍耐以圖奮鬥的成功。
唐高宗時,他聽說有一名叫張公藝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詔徵問張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張公寫了一幅「百忍之圖」進獻給高宗說:「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賴此也。」
咒文:“那滿薩曼達布達打南,阿則那打牙他布達如布南,嗡達雷索哈。”
咒文二十六字,放置在經書內,如此可以滅除誤跨之罪,文殊根本續中所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