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文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一系列經濟領域改革的力度是十幾年以來最大的,將提升經濟中長期的增長潛力和穩定性。
報告稱,尤其在放開准入、對外開放、金融、公共財政、養老金、放開二胎等領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這些改革將實質性地改善市場資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提升增長潛力、減少宏觀風險、提高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以下為他總結的三中全會經改方案的幾大亮點︰
在放開準入方面,《決定》提出采用負面清單管理,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等項目外,政府不再審批。
這些放開準入的改革,表明決策層已充分認識到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避免中國經濟掉入“中等國家陷阱”、提升經濟增長潛力的必然選擇。按這個改革勢頭,從中期來看,估計民營企業有望進入80-90% 目前受明顯限制的行業。放開準入的改革如果能夠得以全面貫徹,民營經濟就可能在今後十年保持高速增長。
在對外開放方面,《決定》正式提出“以開放促改革”的目標和“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的要求。
馬駿認為,在放開外商投資準入、加快自貿區建設和沿邊開放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之後,中國就應該考慮加入TPP的談判。我們的定量估算表明,僅僅由於成員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下降,與基準情形(即中國不加入TPP的情形)相比,中國加入TPP可以在此後幾年中提升年均GDP增長潛力約0.5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對外開放還有加速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倒逼改革的重要意義。
金融領域改革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防範金融和宏觀風險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率市場化、大力發展民營銀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將為民營企業獲得更多的金融資源創造條件;資本項目開放是擴大對外開放、提高中國資產在全球配置的效率、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必經之路;發展市政債券市場等舉措將有助於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帶來的金融風險。
公共財政領域改革的一個亮點是《決定》要求在2020年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這項改革將填補目前“全口徑預算”中缺失最大的一塊,讓全國老百姓能更多地分享到國企發展的成果,緩解公共財政面臨的可持續性壓力。
與財政相關的另外一個改革亮點,是《決定》 要求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我們的研究表明,政府編制和公布資產負債表是提高財政透明度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百姓和人大通過地方資產負債表對政府行為的監督,將有助於抑制地方政府過度負債的沖動。資產負債表的公布也將為地方債評級提供基礎。
養老金改革方面,《決定》提出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和”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是兩個令人驚喜的突破。根據我們的研究,提高退休年齡和向社保劃撥國有資本是兩項保證今後三十多年內養老金體系財務可持續的最重要的改革。雖然這些改革的好處是長期的,但《決定》現在就將此明確提出,表明了中國的決策開始“未雨綢繆”。
《決定》實行 “單獨可以生二胎”的政策,是“未雨綢繆”的另外一個例子。 我們的估算表明,如果現在放開二胎政策,在2030年到2050年之間,中國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可以比基準情形(不放開二胎)提高0.2個百分點。
原因是,由於現在放開二胎的改革,在2030年以後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會比基準情形會上升。我們估算的結果是,與不改革的情形相比, 改革情形下2050年的勞動年齡人口會增加四千萬, 從而將緩解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大幅下降導致的增長潛力的減速。
關於改革對經濟的影響,馬駿認為最大的意義在於這些改革將提升經濟中長期的增長潛力和穩定性。從行業來看,估計金融、鐵路、互聯網、新能源等產業將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具體來說,市政債市場的發展將降低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多層次資本市場和資本項目開放將給券商帶來新的增長機會,社保改革將為保險業開拓新的業務空間,放開準入將提高鐵路和地鐵行業的投資能力和增長速度、並為互聯網公司提供進入金融和電訊行業提供的機會,新能源將在新的財稅和資源價格體系下獲得更大的盈利和成長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