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發表第一台國人自製的雷射金屬3D列印設備及材料,較進口設備大幅降低一半成本,將在雷射光谷試量產工場提供國內業者開發試製各式金工飾品及工件,以加速國內3D列印產業發展。工研院近年已用金屬3D列印技術協助國內廠商開發LED燈具、光學鏡片與汽車零件模具,在醫材方面則協助廠商設計製作手術器械、手術導板,並與院內生醫所、國內教學醫院合作具仿生結構之3D列印骨釘,正進行動物試驗中。國內東台 (4526) 、嘉鋼 (2067) 及精剛 (1584) 在工研院輔導下,甫通過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將共組研發聯盟投入金屬3D列印商業型設備及材料的開發。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徐紹中表示,3D列印可列印之材料從塑膠到金屬,產業之應用範圍不再侷限於傳統模型打樣或翻模鑄造,已可直接製作功能性之商品與零組件;其中金屬3D列印可直接應用於汽車、航太零組件、特殊水路模具、客製化醫材及文創珠寶等民生消費產品。工研院發表的金屬3D列印設備,可製作10公分及25公分立方體積工件,以金屬粉末經雷射燒熔層層疊加成型,成品精細度可達50毫微米、緻密度達99%,以鈦合金粉末製作,拉伸強度達950MPa以上,已達醫材等級規格需求,可用於製作結構繁複的金工飾品、金屬模具、醫材和零組件。
根據Wohlers Associates市場報告,2014年為全世界3D列印成長幅度最大的一年,3D列印服務與系統及材料的產值達41.03億美元,較2013年成長35.2%;其中美國佔38.1%最多,其次是日本的9.3%、大陸9.2%與德國的8.7%,台灣僅佔1.6%,並預估2016年市場會達到73.12億美元,預估2020年3D列印市場總產值更超過210億美元,未來仍有很強的成長空間。其中,尤以高階金屬3D列印產品的總產值成長最具爆發力,2014年總共賣出543台,相較2013年成長54.7%。特別是單價在40萬到180萬美元的高階金屬3D列印產品設備,將是未來工業4.0或物聯網即時客製限量生產的利器。波音公司已把超過15種,總數高達1萬個3D列印零件安裝於飛機上,奇異航空更預期到了2020年,以3D列印製作的燃料噴嘴將有10萬個,相關的應用未來商機可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