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匿名電子產業高層表示,從今年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可以看出:物聯網(IoT)夢寐以求的催化劑仍有得等:「我們還未經歷物聯網的“iPhone時刻(iPhone moment) ”。」ARM行銷長Ian Drew 也觀察發現:「展場上隨處可見眾多物聯網硬體裝置,而且顯然它們都能連網;但我們還未看到任何一個讓我們驚嘆“喔,那真的很容易使用!”的連網裝置。」  

Drew進一步指出,像是在Google推動之Thread聯盟可看到的眾多低層級(low-level)連結功能基礎紛紛一起出現:「但我們還遲遲未看見能讓物聯網更容易實現的高層級軟體。」:「今日每一個人的物聯網裝置,都只在他們自己的所謂“開放性”生態系統中彼此溝通。」  

對於物聯網,產業界已經形成的共識是,商業社群如何能從B2B的物聯網應用中獲利;理論上,由使用者產生的眾多資料,將有助於強化其資料分析;而他們的業務也將因此運作得更有效率、更順利,並因此產生更多營收。  

顧問機構Accenture管理總監John Curran表示,他們進行了一項涵蓋全球24個國家、24萬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3%的人表示他們在使用智慧型裝置上有困難。」他指出,這種比例意味著廠商都應該要回去重新思考產品設計。 

畢竟,早期使用者可說是連網世界的「宣傳大使」,在物聯網被主流大眾接受之前,這是產業界絕對需要擺在最優先順序正確對待的。Accenture解釋,觀察一個新的消費性產品類別是如何被消費者所接受,是有不同階段的;為了建立產品知名度,產業界必須展示其重要性並激勵消費者(藉由發展出在使用者體驗中“以往未曾預料的時刻”);這能導致「購買慾」,讓消費者衝動地掏出信用卡。而三星的物聯網酒窖案例,顯然未能成功撒出這種「購買慾」的種子。 

不以我們已經藉由現有物連網裝置輕鬆做到的事情(例如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裝置來設定、控制某個家電系統)來向消費者推銷物聯網,是錯誤的方式;消費者們對於自己的雙手、大腦以及個人聰明才智還是有一點點自豪的。( 我覺得如果能提醒瓦斯或電忘了關而可以 remote 關; 那就是好商品; 目前夏天不易戴手機和公共建築沒廣泛有 WIFI ,是仍物聯網可以改善的地方。 )   

而就算你是個電腦科學博士,可能也會發現設置連網家庭的步驟太繁瑣;ARM的Drew表示:「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台當我從商店買回家,就自己知道它在哪裡的連網裝置;它應該了解家裡的網路系統,並知道該下載那些應用程式。甚至當它知道我已婚,就應該能讓不只是我的其他家庭成員也能做控制。 

Drew重申了「孤島連網(Internet of silos)」的問題,表示每個人都在玩他們各自的「開放性」生態系統;也許有某個產業標準團體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他指出,目前在物聯網領域就有150個產業團體:「我期望有人能開發讓每個人都覺得“簡單”的軟體;也許五年內就能看到。」他還指出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有關物聯網資料的所有權:「我們需要搞清楚。」 ( 很好笑,西方人在想,東方老闆在想,台灣的工程師在做,全世界在等台灣窮而聰明的工程師做 ~ 免費的做給他們賺錢。就差習近平沒跨海拿槍押這台灣 窮而聰明的工程師到大陸當奴隸 !)  

這需要在智慧裝置中整合各種感測器,Briman解釋,例如影像感測器能用來在戶外「持續觀看並調查」,以每秒一張圖的方式傳送低解析度的影像訊息;例如當你在一家購物中心邊走邊講電話,你的手機能感測到你身在何處,並收集相關資訊、告訴你有那些店家在附近等等。( 不是這樣吧 ?! 應該是大數據配合人的智慧,篩選人的需求;物聯網每天掃描客場擺設誠"供品數據庫",人們手機 NFC,依主人要的 購物 list 掃描"供品數據庫",建議主人那些可買和預算要多少 ?!) 

但誰實際會需要這種裝置?而且當連網裝置一直保持開機、其中的感測器也不停收集資料,消費者難道不會想知道誰擁有那些資料、那些資料又將如何被使用?如果有第三方公司暗中收集資料呢?Accenture的Curran觀察指出,隱私權與安全性已經成為CES上有關物聯網的焦點議題;他認為,對那些賣物聯網裝置的廠商來說:「透明度變得絕對重要。」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觀察,2015年資訊軟體產業的「大智移雲(大數據、智慧裝置、行動應用、雲端運算)」新興科技,將持續引領應用趨勢,結合智慧聯網(M2M)、物聯網(IoT)等進行萬物聯網環境下,出現「運算模式、資料分析、產業樣貌」等三大面向轉變。 

MIC表示,「大智移雲」串連整合,成為應用創新平台。以雲端平台為基礎,發展巨量資料分析應用,連接各式智慧裝置透過行動通訊,隨時隨地收發資訊,衍生出「行動購物、行動金融、行動娛樂」等服務。而軟體定義為虛擬化技術之後的雲端技術重要發展方向,將引領資料中心發展;用軟體來定義標準化硬體功能/效能之差異化,可提高IT整體產品的競爭力,並藉由軟體控制達到自動化管理優勢。 

行動應用效應持續發酵,層次提升。應用軟體開發轉向行動優先(Mobile First)趨勢明顯,行動App成為企業IT策略之重要一環。金融、流通、製造等服務業各行業企業積極部署商用App,帶動App與應用程式介面(API)經濟發展。 

萬物聯網新商機 

資策會MIC指出,物聯網即時傳遞至雲端的資料量大增,網路頻寬將呈現吃緊態勢。Cisco提出霧運算(Fog Computing)概念,為雲端運算的延伸,將運算需求分層次、分區域處理,以化解可能出現的網路塞車現象;運算模式將由集中雲端方式轉變為分散在霧裡。 ( WIFI 必然大行其道 , 有柯 P 在,張善政不敢不走這條路 )

物聯網應用逐漸亦由單一領域限制規模,轉變為多元應用擴大規模。在各式感測器可無限制增設下,預期感測資料量將持續快速增加;藉由感測器佈建,收集感測資料,進行解析,驅動各種創新服務模式的無限可能。從智慧製造、智慧農業、智慧金融等產業應用,乃至智慧城市之交通、能源等智慧化,感測資料分析皆是重要元素。 

產業樣貌大轉變 

而MIC也指出,「大智移雲」串連整合,以及物聯網連結,將促使各種產業資訊應用與樣貌出現大轉變。 

Industry 4.0工廠製造智慧化,在生產過程中,導入整合運算、通訊與控制的虛實化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以成為智慧工廠為精髓。生產模式由集中式轉為分散式,透過雲端資料中心分享至其他地區,即時掌握廠內庫存與生產進度,連結供應鏈上下游關係。 

Bank 3.0 金融服務大進化,強調Virtual Banking或Digital Banking,不依賴實體設施的虛擬服務。新興科技與應用促動金融行業變革,個人化、行動化服務陸續出現,實體營業據點重要降低,顛覆行業的遊戲規則。 

Retail 4.0銷售型態大轉型,從網路購物的電子商務模式,再進化至虛實整合型態。結合精準適地性服務(LBS)室內導航,行動廣告推播提供個人化行銷,提升服務與行銷效率。實體店將成為客戶體驗場所,以實際體驗帶動消費。 

電子商務2.0 感性風潮興起 

電子商務已經發展超過十年,資策會MIC仍看好其前景,不過也預期在競爭加劇、彼此廝殺的市場環境中,2015年整體電商產業將由「理性」走向另一層次的「感性」競爭,帶給消費者截然不同的購物體驗。 

資策會MIC表示,過往電商產業以「理性」競爭為主,主要在「比便宜、比速度、比便利、比規模」,最具代表性的業者如淘寶網。不過觀察2015年,預期電商產業將邁向「感性競爭」,以「比訴求、比溫度、比故事、比客製化」等四大特性在市場上競爭突圍。 (  這取決於台灣人民對 O2O 的需求與智慧的達成 )

MIC產業顧問王義智指出,未來感性電商網站經營,不論在介面或各個環節設計上,都將與傳統理性電商網站不同。對任何時地的瀏覽者而言,將會如同欣賞一個美術展覽、閱讀一本時尚或財經雜誌、瞭解一位設計師的理念、閱讀一則動人故事、享受一場專業表演等情境下進行消費。 

資策會MIC進一步歸納感性電商的三大成功關鍵,包括「創造價值,不比拼價格」、「經營會員,不只經營網站」、「重視溫度,不僅重視速度」。資策會MIC產業顧問王義智表示,理性電商過往以滿足消費者在「經濟性、便利性」等購物需求,未來感性電商將與理性電商同步並行,更重要的是提升產品價值,誘發消費者「價值性、衝動性」的購物需求,展望未來,實體通路及虛擬通路都將依靠創新在市場上力求突圍,在電商產業方面,預期創新主軸將著重在感性電商興起,以「平台、行銷、跨界」等三大面向,發展可能商機。

Remark :  台灣欲關掉的十所大學應可成立中南兩所交通大學;  部份好地點的大學轉制成職訓局,成立失業轉型中心,照顧被誤掉的年輕人 ( 台灣真的未來人口少了很缺大學生嗎 ? 這十年被誤掉的年青人難道就不該救嗎 ? 政治人物尤其國民黨的議員們 ,你們能沒愧對良心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易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