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協會呂忠津會長指出:馬政府利用習近平與朴槿惠宣布中韓FTA「實質」達成一致,發動媒體宣傳攻勢,要求國會盡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服貿,以利貨貿協議談判。甚至,更使出賤招,由江惠貞提議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付委復議案,列為立法院下次院會第一案,把原定第一案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順序延後,擺明監督條例復議案不過,國人關切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也別想通過,擺明要吳育昇「插隊」,在選舉前兵荒馬亂之際,要讓行政院版的「不監督條例」闖關。今天記者會,我們要對此表達抗議,並拆解誇大渲染的「中韓FTA威脅」。
首先,我們要指出:中韓FTA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簽訂。11月10日係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南韓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尹相直簽署「關於結束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會議紀要」,確認習、朴兩人達成之共識:一、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實質性結束;二、雙方談判團隊將在年底前完成餘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也就是說,雙方對於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市場開放條件,尚未完全達成共識,「雙方預計」在年底完成談判,明年初正式簽定。但是,由於中韓雙方談判尚有甚多爭議未完全獲致共識(例如細項產品如何分年降稅,適用關稅優惠的原產地規則),加上韓國法律關於英文版草簽條文、韓文版正式簽署條文的行政核定與公告過程,估計約需半年到一年半,才能完成中韓FTA的正式簽署。即便順利簽定,根據韓國「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法」第十三條之規定,簽署後必須完成繁複的國會審查批准程序才能生效,要將條約文本連同一、衝擊影響評估,二、國內產業補救對策,三、費用估算與財源籌措方案,四、配套法律修訂等一併送請國會審查批准。先前美韓FTA即有簽訂後重啟談判,五年後才實施的前例。
因此,我們看不出來有任何正當性,必須為了中韓FTA將原定最優先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拉下來,趕在明天進行兩岸監督條例復議案的處理。因此,我們要求:
食安法應列院會第一案,吳育昇「不監督條例」別插隊,江惠貞別來亂。
馬政府不要恐嚇人民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這幾天,馬政府所發動的媒體攻勢,誇大渲染中韓FTA將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數字三版本,三級跳,完全是經不起檢驗的:
(一)沒有降稅資訊,何來衝擊數字評估?
經濟部昨日新聞稿表示「經查中國大陸及韓國官方至今未對外公布陸韓FTA協議細節,網路流傳之陸韓FTA降稅消息,現階段均無法查證,純屬臆測及流言」,既然如此,經濟部又如何能宣稱「GDP0.5%」、「三到五年內2500億到6500億」、「32億到85億美元」的衝擊?
(二)關稅不可能比零還低:
根據海關統計與工業局副局長連錦璋的發言,台灣去年輸往中國的工業產品已有69%的貿易額零關稅,這包括台灣出口大宗,(1)資訊科技協定所涵蓋的電腦、通訊設備、電子零組件、軟體、半導體等產品,(2)中國給予WTO會員零關稅的產品與,(3)ECFA早收清單,,對這69%貿易額的產業而言,現狀已是零關稅,簽了貨貿還是零關稅除非關稅可能比零更低,否則,簽不簽貨貿對這些產業沒有影響。
(三)錯誤假設前提下的推估:
經濟部工業局是以台灣輸往中國全部貿易額(1563億美元),扣除69%零關稅工業產品(1073億美元)後31%非零關稅產品(490億美元)將受中韓FTA影響,其中24.7% (386億美元)產品因關稅較高受威脅,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約32億到85億美元商機將被韓國搶走。但是,這些產品中國未必給予韓國零關稅待遇呀,根據中韓第七輪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共識,中韓FTA的自由化目標只有85%,不是100%,而且是協議生效後二十年達成貿易額85%零關稅的目標,一般產品十年內降至零關稅,敏感產品十至二十年降為零關稅,超級敏感產品二十年不降稅。工業局以「協議生效日,中韓雙方100%產品、降至零關稅」為假設所做的對台灣產業衝擊影響推估,完全不切實際。
(四) 所謂七大衝擊產業:
個別而論,經濟部所稱將受衝擊的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鋼鐵、紡織、玻璃七大產業:
(1)汽車據韓國媒體報導已排除在降稅清單中,
(2)面板據英國BBC報導十年內不降稅,
(3)工具機中國列為民族國防工業,是否降稅?如何降稅?原產地規則限制,均有待後續談判公布確定;
(4)鋼鐵、(5)紡織、(6)玻璃銷往中國的市場確實可能受衝擊,但這三項內需產業目前都有相當項目管制中國貨進口到台灣,產業勞工與業者更擔心貨貿協議簽訂後,大量中國貨低價傾銷。
所以,真正可能受到衝擊要求速簽貨貿的主要就是(7)石化業。
勞團觀點/不應為石化財團短期利益,犧牲廣大農工利益
台灣勞工陣線孫友聯秘書長指出:真正在鼓催兩岸貨貿協議的就是石化尤其是生產五大泛用塑膠的李謀偉家族(榮化)、王永慶家族(台塑、台化)、吳壽松/吳亦圭家族(台聚、亞聚、台達化、華夏海灣)、辜濂松/辜仲瑩家族(國喬)、許文龍家族(奇美實業)。
高雄氣爆事件後市區石化管線存廢與遷廠問題至今無解,台灣石化業將來可能面臨減量的限制,而美國的頁岩氣革命,讓頁岩氣生產乙烯成本僅需輕油裂解的三分之一,更根本性地改變了石化原料生產的產業趨勢與競爭優勢,台塑已擴大在美國設廠。在這樣背景下,向中國爭取取消6.5%的石化關稅,真的是我們該走的路嗎?我們打算付出多大代價?我們要開放低價中國農工產品進口,犧牲農民、紡織、成衣、塑膠下游加工、陶瓷、鋼鐵等民生產業勞工的利益,成就石化業五大家族的利益,甚至很可能只是短暫數年的利益?
台灣70%的石化產品外銷,其中90%銷往中國,關稅從6.5~10%不等。請問增加石化產品外銷至中國對台灣的福利是增加還是減少? 政府應先回答此問題才能確定貿易自由化會帶來好處。台灣石化產業的上中下游(即包括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及塑膠製品製造業等產業)產值在2012年是4.4兆,佔全國總產值的12.6%。但是GDP只有0.54兆 ,佔全國GDP的3.97%,亦即整個石化上中下游產業的附加價值不到全國的4%。以台灣石化產業產值總產值有12.6%而附加價值卻只有4%,即可得知因為台灣石化業的最重要要素原油是進口,因此台灣是否要繼續大老遠的進口原油來提煉這些附加價值低的石化產業。另外石化產業的就業人數中,上游和中游廠商的就業人口約4萬人,目前全國有1028萬人的就業人口中,僅佔全國總勞動人口的0.3%。若包括下游就業人數則為42萬人。
同樣以中國在發展的石化產業,即使中韓簽署FTA,中國未來仍會大量生產石化產品,加上頁岩油(氣)的發展,台灣石化產業已開始面臨國際各大石化廠的競爭,解決之道是在高植化而非零關稅、補貼要素等方式來生存。
環團觀點/應改正而非擴大環境不正義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認為,我國並非石油生產國,每年卻進口了大量石油,生產超過國內需求一半以上的各式油品與石化產品出口賺外匯,錢大部份進了石化工業的財團口袋中,卻把許多環境成本留在國內,由無辜民眾來承受,這是一種環境不正義。石化產業無時無刻地排放著大量的二氧化碳,高達我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也消著大量水資源,像六輕這麼龐大的工業區,每天消耗的用水相當整個雲林縣的民生用水,使得濁水溪河床乾枯、河中魚蝦死絕,而與農業及民生用水爭水的結果則是造成當地地層下陷的惡化。另外,石化產業複雜的管線設備中,跑的流體不是易燃、易爆、具腐蝕性,威脅著勞工與鄰近社區的生命,就是有毒、有害,比如多種含苯的揮發性有機物,透過數百萬個閥、法蘭等設備元件,日夜逸散,造成鄰近地區民眾生活在有毒的空氣中,肺癌、肝癌等相關疾病發生率居高不下,同時也可能漏出而汙染土壤及地下水。而排放的廢水則造成了附近河川或海洋水質的惡化,影響了農漁民的生產以及我們的食品安全。另外其煙囪排放的大量廢氣,則是吸附著重金屬等毒性物質的細懸浮微粒(也就是PM2.5)的重大來源,其影響範圍達到數十、甚至數百公里外,傷害更多無辜民眾的健康。這些環境、健康成本,是難以計數的,即使叫財團把賺得的錢吐出也難以償還。
不幸的是,這些石化工業生產的東西有許多不是必要的,產品生命周期不長,即使出口到其他國家也是傷害了他們的環境,而他們的技術許多是只要有錢就可以取得的,因此面臨的競爭,不只來自韓國,更來自中國、東南亞、中東、南美甚至美國本土等國家;激烈的競爭造成他們更可能把必要的環境與勞工成本外部化。對於這樣的不良產業,經濟部應該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第17條,基於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及公共利益維護,趕緊管制其規模,並輔導轉型,鼓勵他們轉投資或研發對環境更友善且高值化的產品,而不是幫他們維持市場規模,繼續迫害大地與民眾。
黑島青觀點/重新檢討產業政策,照顧弱勢勞工,落實分配正義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代表黃燕茹指出:馬政府以中韓FTA即將簽訂、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因此需儘速通過貨品貿易協定為理由,欲重新排審兩岸監督條例。而與政府一唱一合的,正是我們的大資本家們,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表示中韓FTA簽訂之後,又面臨貨貿卡關,台灣將進入「新貧階段」;除此之外,台灣資本家的俱樂部---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更公開對政府喊話要求「夠降低雇主法定的勞動成本」。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一貫主張,向來是我們必須對各種自由貿易協議進行更為小心的質疑與檢視。因此我們希望破解政府用中韓FTA作為藉口、進而加速台灣經貿去管制進程的手段。
首先,由產業的角度來檢視,中國與韓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否果真會對台灣產業造成如此嚴重的衝擊,即使是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
在此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主張,產業是否能承受全球化下跨國經貿的衝擊,不在於政府與多少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在於我們的產業本身是否健全、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以石化業為例,從高雄氣爆案便可以看出台灣石化業本身弊病百出,造成各種污染與公安問題,且在數年前台灣爆發反國光石化運動時,石化業便已被批評為「夕陽產業」。面對區域經貿整合的趨勢,此前台灣在產業面的重要課題,應該是如何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而不是單純地透過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來解決問題。
另外,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更關注的「勞工議題」、「分配正義」的角度來看,自由貿易協定的「益處」更是值得檢視再三。無論是台灣要與中國簽訂服貿、貨貿協議,或是韓國與中國簽訂FTA,都必須面臨因為中國低廉的土地、能源、勞動力與原料成本而來的「磁吸效應」。早在一九九零年代,以代工為主的台灣製造業為了COST DOWN就已經出現過一波外移風潮,導致了無數關廠工人的案例。因此,這次中韓FTA的簽訂對於韓國的經濟是否果真是加分?抑或是韓國經濟日益依賴於中國經濟的開始?仍然值得關注。
先假設韓國產業確實可以從中獲利,下一個問題則是「嚴重缺乏產業升級、嚴重依賴代工的台灣製造業,有可能在進一步開放、自由化之後承受競爭嗎?」。如果我們只顧著埋頭簽FTA,卻忽略了在此情況下,羸弱的台灣產業只剩下「外移」以及「被競爭倒閉」的命運,那麼受到衝擊的依然是勞工與底層人民。
這些年來,政府一貫的說法都是為了提昇GDP,台灣必須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然而即使台灣GDP逐年成長,受薪階級的實質薪資依然是一口氣倒退回15年前的水準,所有GDP成長的份額都流向了企業的盈餘與再投資,無助於受薪階級的生活福祉與政府財政能力。由此可見自由貿易所帶來的「涓滴效應」全然是個謊言。既然自由貿易是個充滿謊言的迷思,那麼我們為何還硬是要逼自己加入這場不知將跑向何方的賽跑呢?
黑色島國青年一貫的立場:重新檢討產業政策,照顧弱勢勞工,落實分配正義,才是拯救經濟的關鍵,而不是簽訂更多加深人民泥淖的自由貿易協定!
要求公布石化業政治獻金
最後,值此國會法案關鍵時刻,經濟民主連合要求李謀偉家族(榮化)、王永慶家族(台塑、台化)、吳壽松/吳亦圭家族(台聚、亞聚、台達化、華夏海灣)、辜濂松/辜仲瑩家族(國喬)、許文龍家族(奇美實業)等公司公布該公司、關係企業、大股東最近五年提供政治獻金明細,全體立委亦應主動公布,以杜絕不當的操作與誤會。
主辦:經濟民主連合
時間:11月13日(四)上午10點
地點: 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