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風險(Economic Exposure)係指當匯率波動時,所引起跨國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變化幅度;幅度愈大,代表未來現金流量對匯率波動的敏感程度愈大,經濟風險愈高。舉凡匯率波動動所導致的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現金流量變化,均屬經濟風險的範疇。由此定義可知,交易風險是經濟風險的一部分,而其他不存在交易風險的營業活動亦可能隱含經濟風險。
在實務上,跨國企業可用來規避經濟風險的策略很多也較為複雜,但大致可分為銷售策略、生產策略及融資策略三大類。以下就各種策略的意義及其背後應思考的問題做說明:
一、銷售策略的調整:包含了銷售市場的選擇、產品的訂價策略及促銷策略等。
- 銷售市場的選擇
對跨國企業而言,如何選擇有利的市場銷售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若純以規避經濟風險的角度而言,跨國企業應增加強勢貨幣的市場銷售,減少弱勢貨幣的市場銷售。跨國企業在選擇銷售市場時,亦可透過「產品差異化」進行市場區隔,以降低本身產品的「需求彈性」(Elasticity of Demand),當本國貨幣升值時,即便以漲價策略因應,其銷售量也不會減少太多,如此將可規避經濟風險。 - 產品的訂價策略
跨國企業以調整價格來規避經濟風險的效果,取決於市場競爭程度或本身產品需求彈性的高低。當市場競爭程度高或本身產品需求彈性高時,跨國企業以漲價策略來因應未來本國貨幣的升值,有可能會大幅流失市場占有率,如此將無法成功避掉經濟風險。因此,跨國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產品的需求彈性,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衝擊。 - 促銷策略
在跨國企業的經營中,通常會產生不同幣別計價的銷貨收入及銷貨成本。若同一幣別計價的銷貨收入及銷貨成本相差愈多,該幣別之匯率波動愈會影響本國貨幣的現金流量,使跨國企業承受愈大的經濟風險。換言之,跨國企業若能縮小同一幣別計價的銷售收入及銷貨成本的差額,即能有效規避經濟風險,而如何縮小差額,調整促銷策略則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二、生產策略的調整:一般而言,生產策略包含了生產基地的選擇、生產配置、採購策略及生產效率等。
- 生產基地的選擇
若純以經濟風險管理的角度而言,在其他條件相同下,跨國企業應選擇弱勢貨幣的國家或地區當作主要生產基地,以降低生產成本。如1990年代,日圓對美元大幅升值,使得日本許多汽車大廠將生產基地移往美國,以降低生產成本,並大舉攻占美國市場。當然,生產基地的選擇亦須考量其他因素,例如當地勞動市場的條件、土地取得的成本、稅率的高低等。此外,跨國企業也可透過分散生產基地來規避經濟風險。 - 生產配置
若跨國企業在多個國家或地區從事生產活動時,可掌握匯率的變化,在各生產據點之間進行產量或製程的移轉,以規避經濟風險。當然,跨國企業能否順利進行產量或製程的移轉,取決於調整彈性的小大;若調整彈性大,進行生產配置就比較容易成功。因此,跨國企業必須隨時保有調整生產配置的彈性,才能利用產量或製程的移轉來規避經濟風險。此外,若跨國企業有同一幣別計價的銷售收入及銷貨成本,也可透過生產配置的調整,縮小銷貨收入及銷貨成本的差額。如本書前述傑森科技的例子,即是利用生產配置的調整,將歐元計價的銷貨成本提高,縮小與歐元計價銷貨收入的差額,以降低歐元匯率波動所會帶來衝擊。 - 採購策略
理論上,為規避經濟風險,跨國企業可提高弱勢貨幣國家或地區的採購比重,降低強勢貨幣國家或地區的採購比重。但實務上,跨國企業進行採購策略的調整時,仍應考慮其他因素,如採購產品的替代性或運輸成本等,若採購產品的替代性愈高,跨國企業愈容易利用採購策略的調整來降低經濟風險;反之,若採購產品的替代性低,採購策略的調整便無法順利進行。如美、日兩國掌握了許多科技產業的關鍵技術,即使美元或日圓兌新台幣大幅升值,台灣企業仍須向美、日兩國採購關鍵零組件,此時採購策略的調整將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跨國企業應分散採購來源提高採購產品的替代性,積極投入研發增加對上游廠商的議價能力,如此才能利用採購策略的調整規避經濟風險。( 或者自行生產,降低依賴美日 ) - 生產效率
當本國貨幣升值時,跨國企業也可透過生產效率的提升來維持本身的競爭力。一般而言,提升生產效率可有效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將有助於彌補匯率度波動對跨國企業的不利影響,如台灣鴻海集團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控制能力舉世聞名,即使面臨匯率的大幅渡動,其競爭力依然穩固,搭配其他避險策略,始終能維持穩定的獲利表現。
三、融資策略的調整
除了銷售策略及生產策略的調整外,跨國企業也可利用調整融資策略來規避經濟風險。雖然融資策略的調整可用規避經濟風險,但在執行上仍須考量其他因素。例如,若跨國企業沒有額外的資金需求,該策略即不應被採用,亦即不應僅為了規避經濟風險而去舉借外國貨幣。此外,也應考量外國貨幣的資金成本,若資金成本過高亦不應採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